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作拓宽就业渠道

2025年11月24日 0 作者 admin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举行的2025年“金秋招聘月”活动暨粤桂劳务合作现场招聘会上,广西外国语大学大学生小琴笑容灿烂地告诉记者:“我今天通过了深圳一家公司的面试,下个月就开始上班了。”
这是多少广西年轻人在广东省和广西合作桥的帮助下实现就业梦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粤桂劳务合作不断深化。两地区携手打造“政府主导、市场经营、社会参与、精准高效”的劳务合作“粤桂模式”,是区域合作发展的生动注脚。
共建“培训+就业”闭环
技能是打开就业大门的“金钥匙”。为推动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转变,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着力构建“培训+就业”增收闭环。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家庭卢世忠说:“我在家乡打工的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在深圳树人职业培训学校参加电工培训后,我加入了深圳科思创股份有限公司,月收入增加到7000元左右,这让我对生活有了希望。”
这些变化不仅发生在个人层面,也对产业浪潮产生规模效应。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贵州省深圳市与比亚迪合作,在南宁、白石等市推动10所职业学校,共同成立“贵州省产业技能人才政商合作发展联盟”。比亚迪新能源企业”,成立比亚迪技术学院,开设“比亚迪2+3新能源汽车职称班”。在培训基地建设、人力资源开发、课程开发、岗位对接等方面密切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和合格人力资源。
目前,两省区已有54所伙伴学校与广东省227家企业开展“个性化”培训,推动合格学员派往企业工作,实现“毕业即就业”,支持1.4万人技能发展和优质就业。
草根创新也为就业服务提供持续助力。联合深圳市福田区、南宁市隆安县的支持后,他们在隆安县振东社区推出了“小亮岗位配送”模式。创新性引入戴尔,形成灵活的电子商务建立“企业提交就业、居民介绍就业、社区提交就业”的就业服务机制。
此外,广东省在合作领域引进“粤厨”、“广东技师”、“南粤家务”等三个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动“八桂系列”劳务品牌与广东品牌融合建设,联合开展劳务品牌培训。据统计,自治区广西黄县已在全区累计开展劳务品牌“八桂系列”相关培训71万人次,创造就业创业超过100万人次。这些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不仅就业更加有保障,收入水平也显着提高。
搭建劳动力供需平台
“这家公司薪资不错,还聘请兼职人员,所以特别适合像我这样的劳动大人。”南宁市上林县城泰镇的李氏兄弟在粤桂省劳务合作就业博览会上举着招聘手册,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为提高劳动力耦合效率,广东、广西两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正在联合推广劳动力耦合“三对三”劳务输出模式。换句话说,出口国创建“求职清单”,进口国提供“工作机会清单”,让双方精准匹配。进口地区组织企业在当地招聘,并组织劳动力到出口地区就业。 “十四五”期间,各级部委和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网4169次。广东省动员企业28.21万家,提供就业信息1549.58万条。两场馆联合举办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620场,带动农民工170万人次。
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就业暖桂股”专项服务为引领,连续九年联合开展“温暖祖国行”活动,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返乡农民工过年提供搬家服务。同时,精准分析劳动力外出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点对点”的送工绿色直达班列,实现“离家、上车、进厂”的无缝衔接。 “今年,全区共开行‘点对点’专列3578列,运送11.06万人返乡。实际情况是,运送7.28万人到广东务工。”广东省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前说。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公司”支持就业
“以前我们靠几亩地生活,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上林县42岁的罗姐妹是粤桂合作志愿者车间操作机械的能手。她觉得自己不仅赚到了钱,还学到了一门技能,心里舒服多了。
和罗姐妹一样,通过粤桂合作带动周边就业的还有很多人。近年来,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不断优化就业扶持工场政策,重点实施就业激励补贴和易地搬迁地区、工业园区周边劳动密集型扶持工场建设。迄今为止,通过与广东省的合作广西壮族自治区支持新建或改造厂房417个、工业园区125个,创造就业岗位15.6万人。
“得益于粤桂壮族就业协作服务云平台的就业促进,我现在月收入超过4000元。”在白石市田阳区动迁安置区郭天下公司操作全自动芒果分选机的黄女士说。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联合工作组通过“产业链投资+工厂配套”相结合的方式,打造芒果、铝深加工产业集群,为周边田阳市群众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同时,粤桂合作依托天眼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通过考察投资,吸引了众多东部优质企业落户广东。tment 促销。近年来,田阳市共创办东方企业21家,建成配套车间21个,平均每年吸引农民工1500多人。
深圳比亚迪投资280亿元在南宁建设电池制造基地和测试跑道,累计为当地创造了2.5万多个就业岗位。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将开展跨区域产业合作,引导广东企业赴广西投资,打造“粤桂工业园、1地、1园、1地、1企业、N配套工厂”的“1+1+1+N”模式,实施“广东省拓展基地企业”项目。广西”,推动产业发展。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实现“改善和可持续”,将传统的“输血”援助转变为“血液制造”发展“劳动增值——产业现代化——区域共同富裕”,为国家区域合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场化运作范式。
广东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劳务合作不仅支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也为区域合作铺平了道路。一条充满希望、人人共赢的发展之路。 “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劳务品牌从规模化生产向精细化培育升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王金文、仇时兴)
(编辑:梁秋萍、文璐)
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